热喷涂技术是在1908年由瑞士的肖普(schoop)博士发明(首创)并用雾化装置进行喷涂试验的。在1913年制作出世界首台丝材喷枪,并在其后逐渐完善和得到应用。1920年,日本人去瑞士考察后,发明了以交流电为热源的电弧热喷涂装置,但因交流电不稳定,效率低,涂层质量差等原因,这种交流电弧热喷涂技术及装置未能得到实际的推广和应用。后来德国改用直流电源后,电弧喷涂才有了真正的实用价值,1938年,美国研制成功了电弧丝材喷枪,其后又研制出粉末氧-乙炔火焰喷枪。1953年,当时的西德研制出自熔性合金粉,这是喷涂材料发展的一次重大突破,(是粉末喷涂材料从单一金属向合金材料发展,从低熔点材料向高熔点材料发展,从低耐磨性向高耐磨性发展的里程碑)。上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又相继研制出爆炸喷涂和等离子喷涂,满足了当时航空、导弹等尖端技术对涂层性能的需要。上世纪60~70年代,是喷涂材料发展十分活跃的时期,美国、加拿大、瑞士、西德、比利时等国分别研制生产出系列的复合粉、多种自熔合金粉、陶瓷粉、金属陶瓷粉和自粘结复合粉等,这其中包括以Ni-AL为基础的放热型复合粉,这些材料的出现以及材料生产技术的不断完善,使得喷涂材料更加齐备和商品化,满足了当时,直到今天人们在这方面的需求。
我国的热喷涂技术及工程应用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就开始了丝的电弧热喷涂(据资料报道,就在江浙一带的高压输电钢结构塔上喷涂Zn涂层防腐,至今仍在起着防腐蚀的作用)。
60年代在某些军工部门,主要是航空部门开始研究等离子;70年代由于一些大国对我国的限制,为了满足国防的特殊需求,我国的一些科研单位以研制生产Ni 包Al、Co包WC粉末热喷涂复合材料始,先后生产出品种和型号较为齐全的材料和设备;80年代初,北京矿冶研究总院首先研制出系列的自粘一次喷涂粉末。81年末,由当时的国家经委和国家科委联合召开了我国首届热喷涂技术推广会。在此次会上,由国家经委和国家科委联合下文。(经技〔1981〕489号),成立了全国热喷涂协作组。同时,在其后的“六五”、“七五”、“八五”和“九五”连续四个“五年计划”中,将热喷涂技术作为国家重点推广项目并给予政策和经费支持,据称,在国家的“十一五”中,热喷涂技术研发和应用也列入许多单项工程上并得到国家的支持。在经我国相关工程技术单位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特别是在81年末由国家经委和科委主持召开的首届热喷涂(焊)技术交流推广会后,我国的热喷涂技术才得以迅速的发展,目前,热喷涂技术已在我国的各工业领域得到更加广泛应用。
|